2010年9月30日 星期四
ctsh9910412作業
NOTEBOOK
世界第一台筆型電腦出現很難定義,英國奧斯本在1980發明Osborne Ι,不過他所發明的電腦應該只能說是「可攜式」的電腦。全世界第一台筆記型電腦是來自日本的TOSHIBA,自1985年打造出全球第一台筆記型電腦,台灣第一台筆記型電腦約出現在1990年左右,許多公司更是在1980年末期就投入筆記型電腦的研發與製造,其產業投入之時間點幾與美日等先進國家同步,因此奠定了日後台灣在筆記型電腦產業蓬勃發展的基礎,不過初期由於關鍵零組件與產品規格制定大部都掌控在美日兩國手中,早期筆記型電腦市場影響力由IBM 、惠普、東芝、康柏和戴爾等國際品牌大廠所掌控,為避免與知名廠牌進行品牌的直接競爭,我國初期在筆記型電腦產業都是以代工為主,到後來技術成熟之後,才陸續有公司推出自有品牌的筆記型電腦。
來源:http://yes.nctu.edu.tw/Public//6637/Disc02/20070320.htm
Ada Byron
Augusta Ada Byron(1815~1851)女士,她是詩人Lord Byron的女兒,一般認為她是世界上第一個程式設計師,她在1800年代早期寫出世界上第一個電腦程式語言而聞名於世(在Charles Babbage所設計的Analytical Engine Mechanical Computing裝置上)。在Ada的設計期間,主要的設計重點是結合在即時電腦系統(real-time computer system)上寫程式的特色來當成較大型機器,像是飛彈導航系統、建築物內的環境控制系統、汽車及小型家電設備的自動化控制系統的一部分。因此,Ada包含了表示平行處理環境活動的特色,以及在應用環境中可能會用到的處理特殊狀況的技術,這是它最重要的功能之一,稱為多工(multitasking)。Ada是一種具有許多物件導向特質的命令式語言,因此代表了由命令式程式設計演變到現代物件導向程式語言的一小步。
Ada這個名稱是為了紀念
為了紀念Ada,1980年美國國防部以她的名字命名Ada程式設計語言。
資料來源:
http://oz.nthu.edu.tw/~u911806/project.htm
http://i-am-cross-x.blogspot.com/2008/03/adaebay.html
CPU
談到CPU(中央處理器),可能初學者會有模糊的印象,但如果說到Pentium,Pentium II ,Pentium III,大家一定很熟。其實CPU就好像是電腦的心臟,在電腦中負責一切運算。(電腦就是不斷的運算,來達成效能)所以基本上CPU是越快越好,尤其是在3D運算時,但也因為太貴了,所以要視需要來選購。
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又稱為中央處理單元,我們也常用CPU來表示。CPU主要工作有算術、邏輯運算,解讀電腦內的每個指令來控制電腦的運作。目前的CPU製造技術中,將快取記憶體(Cache Memory,能讓電腦將主要的運算資料先行儲存的地方)也放在CPU內,讓CPU的運作速度加快不少。
和其他晶片產品一樣,CPU本身也是一顆晶片,製造過程與晶片大同小異。只不過CPU是一顆整合性的晶片,裡面含有百萬顆以上的電晶體(也就是電阻電路,可用來進行電腦裡的內建指令),在這些電晶體裡面,事先儲存了專有的指令集(命令電腦工作的基本程式),用來執行電腦所需的一般性工作,所以,CPU又稱為電腦的心臟。
CPU內部,主要包括有保護層、金屬層、裝置層、矽基座以及包裝層等結構。
◎保護層避免CPU直皆接觸到空氣;
◎金屬層則提供CPU晶片上的電路連結;
◎裝置層則包含了許多電晶體、二極體、電阻…等主要元件,為CPU的主要運算工作區;
◎矽基座則提供了CPU所有元件的基座,晶片上所有工作皆建構在此基座上;
◎包裝層則將晶片罩住以保護晶片。
來源:
訂閱:
文章 (Atom)